提到糖尿病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血糖高、要控糖。但你知道嗎?糖尿病最危險的“并發(fā)癥”,可能藏在心臟里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糖尿病患者發(fā)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-4倍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糖尿病如何悄悄“攻擊”心臟,以及我們該如何守護它。
一、糖尿病為什么總“盯”著心臟?
糖尿病看似是血糖的問題,實則會悄悄破壞全身血管,而心臟和血管是最先遭殃的“重災區(qū)”,主要有3個原因:
1.血管“生銹”加速:長期高血糖會像“酸雨”一樣腐蝕血管壁,讓血管內(nèi)皮變粗糙、受損。此時膽固醇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,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就像給心臟供血的“管道”里長了“水垢”,導致血管變窄、血流變慢。
2.血壓、血脂跟著“亂”: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、高血脂,三者就像“鐵三角”,互相加重病情。高血壓會持續(xù)沖擊血管,讓斑塊更容易破裂;高血脂則會讓“水垢”越積越多,最終堵塞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,引發(fā)心梗。
3. 心臟神經(jīng)“失靈”:高血糖還會損傷心臟周圍的神經(jīng),就像給心臟裝了“故障的報警器”。當心臟出現(xiàn)缺血、缺氧時,患者可能不會出現(xiàn)典型的胸痛、胸悶,而是只有輕微不適甚至沒感覺,這種“無痛性心?!备kU,容易被忽視而延誤治療。
二、出現(xiàn)這些信號,可能是心臟在“求救”
糖尿病患者對心臟的異常信號要格外敏感,尤其是出現(xiàn)以下癥狀時,別誤以為是“累了”“老了”,可能是心臟在發(fā)出警告:
1.明明沒做重活,卻總覺得乏力、氣短,爬兩層樓就喘得厲害;
2.夜間睡覺時突然憋醒,需要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能呼吸順暢;
3. 胸口有壓迫感、發(fā)緊,或感覺肩膀、后背、下頜隱隱作痛(非典型心梗信號);
4. 莫名心慌、心跳加快,或出現(xiàn)頭暈、眼前發(fā)黑的情況。
如果出現(xiàn)以上任何一種癥狀,一定要及時去醫(yī)院做心電圖、心臟超聲等檢查,早發(fā)現(xiàn)才能早干預。
三、4個“護心”要點,糖友請牢記
糖尿病患者護心,不能只盯著血糖,要做到“多管齊下”,把心臟風險降到最低:
1.控好“三高”是基礎:嚴格遵醫(yī)囑吃藥,把血糖、血壓、血脂控制在目標范圍內(nèi)。比如空腹血糖盡量控制在4.4-7.0mmol/L,血壓不超過130/80mmHg,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“壞膽固醇”)控制在2.6mmol/L以下(高危人群需更低)。
2.吃對食物少“傷”心:少吃高油、高鹽、高糖的食物,比如油炸食品、腌制菜、甜點。多吃全谷物(燕麥、糙米)、新鮮蔬菜(尤其是深色蔬菜)、優(yōu)質(zhì)蛋白(魚、蝦、豆制品),每周吃2次深海魚補充Omega-3脂肪酸。
3.動起來但別“過量”:選擇溫和的運動,比如快走、太極拳、騎自行車,每周運動5次,每次30分鐘左右。注意避免空腹運動(防止低血糖),也別做劇烈運動(比如快跑、高強度力量訓練),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。
4.戒煙限酒+控體重:吸煙會直接損傷血管內(nèi)皮,加速動脈硬化,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煙;酒精會升高血糖和血壓,男性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5克(約半瓶啤酒),女性不超過15克。同時控制體重,避免肥胖,尤其是減少腰腹部脂肪(男性腰圍不超過90cm,女性不超過85cm)。
5.最后想提醒大家,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關系密切,但并非“得了糖尿病就一定會得心臟病”。只要做好血糖、血壓、血脂的管理,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定期做心臟檢查,就能有效降低心臟風險,讓血糖和心臟都“穩(wěn)穩(wěn)的”!